136-8501-5818
138-5011-1056
一、什么是感觉统合
感觉统合是指人类对各种外界刺激感受,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系统神经网络传入大脑,经过大脑的反应处理,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,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。感觉统合是人类进化发育中的重要的环节,在人类从胚胎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了,伴随着人的一生。它决定了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、反应速度、动作速度、反应灵敏性、情绪稳定性、手眼耳协调性等。
二、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:
1)婴儿期(0-1岁)
非常不好带养,常常出现爱哭、不安、难安抚的情形
不好睡,晚上睡1、2个小时就醒一次,要摇、哄很久才能入睡,一点声音就容易警醒
肌肉松软,比别的婴儿挺直头部的能力发展的慢
喝奶需要很久才喂完,奶量少,换固体食物很难
不喜欢被抱,抱他会扭动不安
洗脸、洗头、刷牙、剪指甲等日常自理常哭闹、抗拒等
2)幼儿期(1-3岁) 除上述情况外可以能出现以下情况
注意力不易持久
动作表现笨拙
口齿不清
一点小碰撞就十分生气
非常害怕汤秋千、溜滑梯、走斜坡或爬楼梯
因食物的质地而挑食
语言发展迟缓
3)前儿童期(3-6岁)
大动作技巧不协调
精细动作发展有问题
过动和冲动
常跌倒
社会技巧差,和同伴相处不易
爱哭、情绪不稳定,挫折忍受度低
有持续的睡眠问题
缺乏专注力
三、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
遗传因素:
1、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、压力过大、焦虑,运动不够、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,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,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,重力感不足;
2、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、喝浓茶、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,影响胎儿营养摄入,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,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;
3、早产、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、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。
环境因素:
1、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、娇宠溺爱,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;
2、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、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;
3、过早用学步车,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;
4、父母太忙碌,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;
5、要求太多、管教太严,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;
6、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;
7、延误矫正,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。
四、哪些人群容易出现感统失调
1、剖腹产儿童
2、老人抚养时间较长儿童
3、早期爬行不足,尤其是7至9个月时期抱的多爬的少
4、教养人员经常变动,或成长环境经常变动
5、0—3岁时期出现“两过”、“三缺”
(1)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;过度保护
(2)、缺乏运功、缺乏游戏、缺乏大自然的熏陶
6、感统失调训练一些特殊情况(如分娩时使用助产钳,羊水早破或污染,宫内缺氧,家庭发生重大事件等)
7、自闭症等发展障碍谱系儿童
五、如何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
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,首先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,然后制订一对一的训练方案,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,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强化训练。使儿童能充分感知各种刺激,在大脑中进行感觉的统合,促进全方面的发展,提高注意力、记忆力、自我控制能力、概括推理能力等。